About the author : admin

快艇在忙碌地在舰船和岸上接驳

马来西亚与众多东南亚国家相似,深受英国文化熏陶,对海军建设尤为看重。从国家实际情况来看,马来西亚同样有必要加强海军力量。东部地区毗邻印度尼西亚,而西部地区则位于马来半岛,两国之间广阔的200海里经济区亟待巡逻与执法,西部地区还需守护安达曼海一侧的海上权益。马六甲海峡历来是海盗猖獗的区域,这一状况在索马里海盗问题出现之前就已存在。无论是为了维护国际海运的公共利益,还是捍卫马来西亚的主权,都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然而,它仅仅是一种存在,马来西亚海军的建军根本并非基于与强敌的海战,只要能够对地区内的竞争对手构成威慑即可。

另一方面,游轮码头的泊位数量毕竟有限,因此海军展览中的参展舰船只能通过每日轮换停靠,以确保游客能够登舰进行参观。

海军展览会上,来自俄罗斯、日本、土耳其以及马来西亚的众多军舰纷纷亮相,马来西亚的船只自然也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国海军并未参与此次展览。我于5月23日参观时,目睹了俄罗斯的“莱茨基”号轻型护卫舰、马来西亚的“莱库”号护卫舰以及“拉赫曼”号潜艇停靠岸边,然而,只有“莱茨基”号允许VIP人员登舰参观,普通民众则被拒之门外。

俄罗斯海军战士们神态庄重地站立于船尾甲板,期待着检阅的到来。时不时地,一些身着高级服装的贵宾登上舰船,其中一位似乎具备马来西亚总参谋长级别的身份。伴随着铜管乐队的演奏,战士们齐声高唱俄罗斯国歌,随后一位俄罗斯海军将领(或许为编队司令)亲自陪同检阅,另一名军官手持军刀紧随其后,气势十足。检阅结束后,他们又发表了一些毫无营养的空谈。

俄罗斯的“莱茨基”号轻型护卫舰

有大人物上舰,互相敬礼

检阅

唱国歌

不得不提,俄罗斯的国歌极具鼓舞人心。相较之下,美国的《星条旗之歌》和英国的《天佑吾王》显得较为沉闷,而以色列的《希望》则让人难以分辨是希望还是绝望。法国的《马赛曲》和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均是振奋人心的代表之作。德国的《德国至上》虽然源自海顿,音乐上无可挑剔,但唯有俄罗斯国歌,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彰显出一种独特的大国风范。

俄罗斯的大国气派已所剩无几,它们派来的两艘轻型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不足2500吨。码头上,一位英俊的俄罗斯海军军校高年级学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们交谈了片刻。他来自莫斯科,正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学院深造。俄罗斯四大舰队各自拥有自己的海军学院,这与中美两国集中设立海军学院服务于所有舰队的情况不同。

谈及俄罗斯的小型军舰,他指出小型舰艇目标小且数量众多有其优势,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若以055型驱逐舰来换取这些小目标,他恐怕也会欣然接受这样的交换。

小舰确实存在其独特的优势,然而在攻击能力、防御能力、续航能力以及航行性能等方面,它们与大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海军的历程始于小舰,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不断追求舰艇规模的扩大,这也使得世界上的头号海军力量——美国海军,对我们的造舰速度和规模感到忧虑。

然而,尽管“警惕”级麻雀虽小,但其五脏俱全,装备了一门100毫米口径的主炮,配备了“卡什坦”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并拥有两门近防炮,以及2套4联装的Kh35反舰导弹和2套4联装的330毫米鱼雷。此外,还装备了12管垂直发射的“拉杜特”舰空导弹(与陆基的S350导弹相匹配),动力系统为全柴动力,最高航速可达27节。可配备卡-27直升机,亦或通过直升机平台发射“奥尔兰10”型无人机,其作战能力依然出色。续航能力同样不容小觑,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兰卡威,凭借稳定鳍的辅助,即便在风浪中也能稳定航行。

俄罗斯的柴油机无疑是以煤炭为燃料,尤其是烟煤。停靠在码头的舰艇都启动了辅助发动机,用以维持船舱内的空调系统,然而,“莱茨基”号却冒出滚滚黑烟——如此污浊的柴油机景象已是久违。

可惜不让上舰,否则一定可以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那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并非属于这艘舰艇,他今日被派遣至码头执行任务。实际上并无大碍,他只是静静地站立着,并未携带任何武器。在舰艇的前端,一位身穿迷彩服的魁梧男子正站立着,目光警惕地望向远方,或许他只是在假装保持警觉,实际上可能在打瞌睡,由于他背对着大家,因此无人察觉。那位小帅哥解释说,那位男子并非舰艇上的船员,而是随行的特种部队成员,负责执行安保任务。

那位英俊的小伙子提到下一站或许会在我国停靠。我向他表示,他们在这里将获得极大的热情款待。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眼中充满了期待。然而,他对兰卡威并无太多兴趣,一心只盼着执勤结束后能迅速回到停泊在港口海域的舰艇上,那样便无需再穿着笔挺的军装在阳光下曝晒了。

马来西亚的“莱库”级护卫舰体积与“莱茨基”级相仿,重量亦在两千吨左右,该舰于1999年由中国著名的亚罗造船厂承建。其设计理念与“莱茨基”号相似,即体积小巧却装备重炮,装备规模与舰艇吨位不相匹配:配备一门57毫米口径的博福斯炮,两门30毫米口径的自动炮,装备16枚“海狼”垂直发射防空导弹,以及两套四联装的“飞鱼”Block 2反舰导弹和两套三联装的320毫米反潜鱼雷。可携带一架“超级大山猫”直升机。也是全柴动力,航速28节。

“莱库”号护卫舰

这种火力相当猛烈,然而,就如同以轻型坦克作为装甲部队的主力一样,一旦真正交火,除非面对的是不堪一击的对手,或者是在远离战场的区域执行警戒巡逻任务,否则就只能沦为敢死队。

“海狼”的射程仅限于10公里,射高可达3000米,这相当于大型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性能,早已无法与时代发展同步。“飞鱼”Block 2作为赫赫有名的“飞鱼”反舰导弹的改进版,其射程已从40公里提升至72公里,但在90年代已显得过于短浅,步入21世纪更是无法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改进。

马来西亚海军的着装整齐划一,充满活力,舰艇上的官兵穿梭于各个角落,引导人流,同时,众多年轻女子兴奋地请求合影,他们欣然应允。显而易见,制服爱好者遍布全球。

舰长个性独特,举止庄重,面无表情。他从不主动引领人群,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身形矮壮却动作敏捷,在狭窄的走廊中穿梭自如。每当官兵见到他,都会肃穆地行礼致敬,若遇到公众阻碍,官兵们则会礼貌地请行人让行。

起初我对马来西亚海军的军衔标识感到困惑,然而由于它遵循的是英美体系,经过简单说明后我便迅速掌握了。中尉的标识是一粗一细两杠,依照“细杠变粗、粗杠添细”的规律逐级晋升,直至中校的三个粗杠。但上校则是直接用四个粗杠表示,而将官级别的标识则变成了宽阔的粗杠。

起初并未辨认出“拉赫曼”号潜艇的身份。其外观并不类似德国的209型或214型潜艇,亦非俄罗斯的“基洛”级,因为这些潜艇均采用艏舵设计,而非“拉赫曼”所采用的围壳舵。经询问后,方知其为法国的“蝎子”级潜艇。

这乃法国设计的典范之作,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智利等国纷纷订购,甚至有引进建造的实例;其前身“阿格斯塔”级,西班牙与巴基斯坦也曾订购;而后续的S80级则在西班牙制造,正是那位因工程师疏忽点错小数点导致重量超重100吨、几乎下潜却无法浮起的著名舰艇。

“拉赫曼”号潜艇,作为马来西亚海军所拥有的两艘潜艇中的一员,属于法国制造的“蝎子”级。

“拉赫曼”号似乎不存在此类问题。从外观上看,其工艺相当精良,表面覆盖有橡胶,或许能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但主要功能还是防滑,若不然,人们根本无法在上面行走。潜艇仅能从外观上进行观察,不允许进入。无奈的是,艇内空间极为狭小,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官兵才能避免四处碰撞,而普通民众若登上潜艇,恐怕会出现各种状况,孩子们四处乱跑,甚至可能被困在狭窄的角落无法脱身。

那艘海岸巡逻舰属于我国,其用途是执行主权巡逻任务,而非参与战斗。因此,它的武装装备相对简陋,但对付海盗和走私船只还是绰绰有余。舰艇后甲板设有机库,能够容纳一架直升机。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船舱中设有四个VIP舱,这些舱位专门为登舰的贵宾所设,其中一间更是总统级别的套房。由此可以推断,这艘船可能被用作政府专用的游艇。

VIP舱房

总统舱房

VIP会议室/餐厅

在后甲板上,我遇到了一对马来西亚的老夫妇,他们兴奋地向我分享,他们刚刚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这款车各方面都很出色,只是价格高达18万6千马币,相当于在中国价格的两倍左右。尽管如此,他们表示能够理解这一点,否则马来西亚的本土品牌将会迅速消失。此外,马来西亚的充电设施也相当不完善,电动车的发展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宁德时代已经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工厂,希望的曙光已经在前方闪烁。

海上航行中的战舰,我们只能远距离观赏,不宜靠近接触。其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上”级战舰“矢作”号尤为引人注目。这艘战舰代表了日本最新的护卫舰技术,其满载排水量达到5500吨,标准排水量为4000吨,极有可能成为此次活动中吨位最大的战舰。

海自的“矢作”号护卫舰,其直升机甲板设计略呈前倾状,此举措旨在降低直升机在恶劣海况下向舰尾滑动的风险。这一设计特点在日本战舰中较为独特,而其他国家的战舰通常采用平直的直升机甲板。

这是一门来自美国的Mk45 Mod 4型127毫米口径火炮,与海自以往惯用的意大利奥拓-梅拉拉127毫米炮不同。舰上配备有2×4 17型反舰导弹,装备了一座“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还拥有12型鱼雷以及16管Mk41垂直发射系统,主要用于发射07型反潜导弹。此外,该舰还能够搭载一架SH-60L直升机。

日本战后的战舰设计相较于战前发生了显著变化,战前注重火力至上,而战后则更看重系统整合。在“软实力”方面,累积了不少优势,然而在吨位方面,除了反潜武器外,常规火力并不算特别突出。

这关乎到海自的定位问题,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展现出过于强硬和攻击性的态度。与此同时,海自的核心任务是与美国海军协同作战,进行反潜和护航行动,因此对于自身进攻火力的要求并不需要特别突出。

“矢作”号停靠得相当遥远,我们无法靠近,只能带着遗憾作罢。然而,“矢作”号上的船员们是有机会登陆的,恰巧我们遇到了他们。

兰卡威西北角的山巅之上,乘坐缆车攀升,途径一座弧形斜拉桥,从那里理论上可以一睹安达曼海的壮阔以及脚下的热带雨林美景。然而,这仅是理论上的可能,因为海边的天气变化莫测,云层往往低垂至斜拉桥下方,使得桥上视线受阻。山下阳光明媚,而桥上却云雾缭绕,若是风雨交加,更是无法登顶。我们成功抵达后,后续的游客便无法继续前行,只因山顶已被浓云笼罩,视野一片模糊。

赤道的雨势颇为猛烈,当地居民如此描述,真正的雨季到来时,倾盆大雨往往持续五、六个小时。即便是地势低洼的海岛,也可能遭遇水患,因为雨水根本来不及流入周边的海洋。在我准备离开海军展览之际,突然下起了大雨,虽然不及五小时的倾盆大雨那般猛烈,但半小时的雨势也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马来西亚展现了第三世界的独特风貌,各式各样的官员,无论大小,都享有配备警车开道的VIP车队待遇。来宾络绎不绝,而马来西亚的军政官员更是众多,其中不少人的到访似乎与航展业务并无直接关联,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与民众共享欢乐时光。

不仅造成困扰,警车在暴雨中失控打滑,猛地撞上了路边停靠避让的车辆。道路狭窄,仅剩双车道,且没有路肩,这一撞击无疑导致了严重的翻车事故。原本糟糕的交通状况瞬间陷入了一片绝望。若珠海航展的交通管理人员来到兰卡威,定会立刻感到心情舒畅。

那天,山顶被厚重的乌云笼罩,而山脚下的阳光却明媚灿烂。与我同乘缆车的有三名日本人,其中一位年纪稍大,沉默寡言,另外两位则年轻活泼,谈笑风生。然而,缆车启动后,其中一位因恐高而脸色骤变。速降段下方的高度落差极大,他惊慌失措,发出尖锐的叫声。旁边的年轻人试图开玩笑安慰他,但那位年长的日本人最终忍不住出言制止,他这才安静下来。

后来提及,他们曾是“矢作”号上的船员。据我推测,年纪较大的可能是军曹级别的军官,而年纪较轻的则是普通的士兵。那位军曹一旦怒吼,便带着浓厚的江田岛风格。我站在一旁,他虽然保持克制,但那威严的低沉嗓音却让人信服。

人们对高处往往感到害怕,这是很自然的情感。然而,军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回想起,我国解放军队伍中或许也有对高空感到恐惧的个体。然而,在公众视野中,他们绝不会表现得过于失态,即便是勉力支撑,也会尽力维持军人的威仪,绝不允许有任何行为损害解放军的形象。

日本自卫队或许持有不同看法。这究竟标志着日本的进步,还是反映出一种无奈?这一疑问唯有他们自身才能作出解答。

他们向我展示了手机中的影像,那是上周在新加坡,我国054A级驱逐舰“许昌”号的身影。真该就此舰询问他们的看法,然而,缆车之旅短暂,未能进行深入交流,于是我们便各自散去。

后来我在游轮码头意外地遇到了他们。起初我并未察觉到他们的存在,是那位军曹(他身为一级海曹,在舰上的水兵中地位颇高)首先注意到了我,并走过来与我打招呼。那位原本脸色变得苍白的人(他看到军衔标志——三道V,惊讶地发现原来是个军士长)也在,他对于在异乡遇到熟人感到非常高兴。他的年轻同伴却不在场,或许正在舰上执行任务。当晚他们计划表演日本鼓艺,特地邀请我留下来观看。我已经很累了,急着回酒店,就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在表演大厅中,此时仅有一位俄罗斯歌手在独自吟唱,歌声尚可,然而内容却难以辨识。观众席上空荡荡的,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是或许大家并不知情。

马来西亚华人数量众多,然而在兰卡威,这片土地主要由马来人占据。此地华人数量较少,听闻在槟城,华人数量则颇为可观。

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生普遍学习英语,几乎每个人都能流利地使用这门语言。虽然他们的口音可能较为浓厚,但只要能够进行交流就足够了。从事网约车(在马来西亚流行的是Grab)工作的年轻女性非常健谈,谈及中国游客时,她常常对游客不太使用英语表示不满。我只能向她解释,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都能说英语,或许她还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此外,还有翻译软件可以使用。尽管如此,她仍然显得不太满意,不禁反问:“怎么会有人不会说英语呢?”

这位女孩非常独立,她靠自己的努力存钱买了车,并且从事网约车服务。当我询问她婚后是否还会继续工作时,她回答表示并不多见;若她结了婚,是否会继续开网约车,她的回答取决于丈夫的经济状况;当谈及穆斯林男子可以娶四位妻子这一话题时,她认为只要丈夫不偏心,这并无不妥;至于我提到的有些男子娶了四位妻子却有三名男子找不到妻子的情况,她表示不知如何是好。她说有钱娶四个妻子的其实不多,所以没问题。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的关键国度,现已开放免签政策,直飞航线也日益增多。若您莅临兰卡威,不仅航展不容错过,海军展同样值得一看,更应与当地民众交流互动,体验一番别具一格的风情。

About the author :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