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author : admin

Prime Day即将到来,亚马逊近期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新规,这些规定主要针对卖家的运营成本和物流策略,尤其是那些对备战旺季的卖家影响较大的调整。如果处理不当,卖家在运营和成本管理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这些新规值得卖家高度重视。

亚马逊最新促销政策正式亮相,这或许将彻底改变销售市场格局!7月份,在深圳,您可以聆听官方对这一政策的最新解读以及应对策略,同时,行业内的顶尖卖家将分享他们在大促销活动中的运营策略和爆款产品的制作技巧!赶快点击此处报名参加吧!

01

亚马逊6月新规开始生效

六月初,关于优惠券费用调整的亚马逊新规终于正式落地。

亚马逊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25年6月2日起,Z划算和秒杀活动的固定促销费用将不再收取,改为每日收取70美元的固定费用,并按促销销售额的1%计收额外费用,但每个促销的可变费用上限设定为2000美元。换句话说,参与促销的卖家需承担每日固定费用,同时还要根据促销销售额缴纳额外费用。

美国站点对于预付费用的收取方式有所调整,由原先针对每笔成功兑换的优惠券征收0.6美元,改为对每张新创建的优惠券统一征收5美元。此外,变动费用方面,亚马逊将根据通过优惠券实现的销售额,额外收取2.5%的费用。

在欧洲站点,预付费用被设定为每张优惠券的生成需支付2.5欧元,而变动费用则是基于优惠券销售总额的0.5%。相较于美国站点,欧洲站点的预付费用显得更为经济,然而,其变动费用的比率也有所下降。

图源:亚马逊

另一边,亚马逊的FBA费用新规也已经于昨日开始生效。

先前发布的公告透露,从2025年6月12日开始,亚马逊将实施对运输尺寸和重量的核对程序。若卖家的运输信息与实际测量结果不一致,费用将自动进行修改。这一新规定将对使用FBA服务的卖家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那些依赖小包直发(SPD)和零担运输(LTL)进行补货的商家。

图源:亚马逊

以往,部分商家通过虚报物品尺寸或重量来降低物流成本,然而,新的机制已有效遏制了这种“隐蔽优惠”。一旦小件包裹或货物入库,若其实际的重量、尺寸或货运等级(若适用)与录入时的数据不符,所测得的差异将直接引发费用调整。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BD秒杀活动在申报环节遭遇了新的问题。

卖家们透露,之前的新规定允许商家自主选择1到14天的促销时间段,这原本被视为一种“灵活性创新”,然而近期许多商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系统安排的14天促销活动在仅进行了一天之后便被迫提前结束。

图源:社媒截图

众多商家亲身体验后表示,即便是在深夜时分紧急报名,系统也只允许挑选当天的活动,能够成功获得超过3天时间的例子实属难得。一位家居用品的卖家透露:“我们团队连续守候了三天,最成功的一次抢到了五天的时长,然而第二天却发现时长被系统无端缩减到了一天,客服的解释是‘该类目的活动名额已满’。”

雨果跨境获悉,目前亚马逊的秒杀新规实行的是动态调控机制。一种情况是“类别饱和度限制”,比如针对3C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热门类别,一旦申报的商务拓展活动接近饱和状态,系统便会限制后续活动的创建时间,导致后来加入的卖家可选择的商务拓展时长将显著减少;另一种则是“21天冷却期限制”,即即便卖家选择了1天的商务拓展,也必须等待21天之后才能重新提交申报,使得传统的“高频率、短周期”促销策略完全失去了效果。

亚马逊在6月份实施的新规定陆续实施,这无疑将促使商家重新审视他们的运营策略和配送方式,特别是那些依赖灵活成本控制的小型或新入行的卖家,这些变化无疑会导致他们的成本上升、运营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对现金流造成更大的压力。

02

平台严查虚假评论

新规定开始实施,导致卖家在运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费用发生了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近期可能对用户评价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亚马逊平台上顾客的评价对商品的销售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亚马逊平台迅猛发展的初期阶段,众多商家纷纷利用一些非正当手段,如黑科技,来提升商品的评论数量,甚至制造虚假的评价。目前,亚马逊平台正积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这种虚假评论行为,因此,卖家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于6月6日对外公布,亚马逊已作出承诺,将坚决遏制那些通过发布虚假评论来提高产品评价的企业和散布虚假评论的个体行为。

声明指出,亚马逊或许会对那些通过发布虚假评论或不当利用产品目录来提升商品星级的企业实施销售禁令,而对于发布虚假评论的消费者,他们可能会被剥夺发布任何评价的权利。

该监管机构透露,大约九成英国消费者在购物决策时都会参考评论,同时补充道:“每年,英国消费者在消费上可能因在线评论而受影响的金额高达230亿英镑(相当于310亿美元)。”

CMA指出,亚马逊的承诺是对其关于“目录滥用”的顾虑的回应。在此情形下,商家可能会“篡改”高分产品的用户评价,将这些评价与完全不同的商品联系起来,借此虚假提升商品的星级评价,进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找到了一款评价极高的耳机,但若仔细查看,会发现大部分评论实际上是在讨论手机充电器。

亚马逊透露,在此前阶段,公司已投入众多资源致力于清除虚假评价,这包括聘请专业调查人员以及运用能解析数千个数据模型的工具。据消息,2024年,该平台共拦截了2.75亿条虚假评价,且超过99%的商品评价均为真实用户所留。

亚马逊实际上在虚假评论问题上早已采取行动。在此之前,该平台对评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众多卖家之前累积的评论均被重新审查,这充分显示了其对评论审核的严谨态度。

业内经验丰富的卖家指出,目前电商平台已经建立了涵盖多层面的虚假评论识别机制。这一机制通过分析用户的点击热点、页面浏览时间以及购买决策流程等行为数据,此外,若卖家店铺中存在违规评价,比如某个测评账号被认定为违规,那么与其相关的所有评论都有可能被集中删除。文/雨果跨境  图/图虫创意

About the author : admin